本文共 189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。
曾经,美国在我的脑海中只是一个概念,镶着“上等”金边,遥不可攀。曾经,关于美国的一切,都只在我的无数次猜想与白日梦中,神圣而欲望婆娑。我是那样平凡,甚至平庸,于是当王老师拿着一叠表格征询我的意见时,我就像个灰姑娘,被水晶鞋闪了一下腰。
回国已经一个多月了,我怀疑自己患上了“怀旧症”(如果有这病的话哈哈)。记忆的闸门似乎还没从大洋的那一头关上,一切,从那个特殊的社会调研项目起,全变了……
说调研,不如说体验
调研在我们中国学生的眼中一直是个太严肃、太古板的名词,注定扎在网络和图书馆中,夜不能寐。抱着吃苦耐劳之心踏上美国的第一天我就发现自己错了。
接应我们的罗西老师是美邦国际社会调研(SRA)项目组的,他的风趣一下子打消了我“身在异乡为异客”的各种不适和窘态。短短的21天,我们在他的带队下进行了“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展示活动”“中美教育观念与教学环境的调研比较”“中美公益组织及志愿者服务的调研比较”“中美医疗机构及医疗保障体系的调研比较”等课题的调研活动,去了华盛顿大学、新罕布什尔大学、有名的哈佛大学等梦想中的名校,看过了不同的风土人情,与福利院、养老院、社工组织里的人都亲密接触了一把,在我的大脑风暴中,最颠覆性的冲击是美国人的全民节俭意识,宛若金砖大厦上的一朵奇葩。
原来,在生活中学习,在学习中生活,调研就是这样一种体验。
不可思议的节俭意识
我们一行10人曾经幻想的美国,富人的天堂、生活充实而高档,毋庸置疑。21天的所见所闻中,除了一部分家财万贯的富豪,普通中产阶级和工薪阶级的节俭意识与程度大超我们的想象。
在本次SRA的调研项目中,一个名为“中美家庭结构及日常生活的考察”的活动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。“就是以社会最基础的细胞结构——家庭为样本,对比我们和他们的家庭结构特征,然后从中选取一些特征指标,如CPI指数、基尼系数等,考察调研两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差异。”罗西老师在跟我解释这个活动时,云里雾里的我被一堆指数、系数冲击出了三个字——“完蛋了!”
这该是多么苦闷而高深的活动啊!
善解人意的罗西老师一下看穿了我的心思,一抹难以捉摸的笑意浮上了他的嘴角:“Don’t worry.Come on.”就这样,我来到了美国夫妇里森的家。夫妻二人都是银行高管,膝下二子,雇佣一个管家和一个保姆。按照富裕程度,他们显然完胜中产,但每次吃完饭,五六岁的小弟弟总要用舌头把碗里的食物舔得干干净净,掉在桌子上的也不落下。冰箱里存储最多的食物是一种类似于汉堡包和三明治的卷饼,这也是最家常的美国食物,任何的街边小店中都能看到。
这么节俭,是不是因为他们的物价特别高呢?好奇的我打起了“小算盘”,便常常蹭着去购物的保姆一道去超市。一磅猪肉只要两三块,一盒12个鸡蛋也只要两块多,蔬菜从几毛钱到几块钱一磅不等,各种谷物也十分便宜。
罗西老师告诉我,在美国,一顿饭的人均消费如果超出20元,就可基本归入大餐的行列。一个餐馆的人均消费如果超过40元,就可以归入高档餐厅的行列,用餐者需着正装。我跟同行队员们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最繁华的地段——曼哈顿第五大道附近的一家日式餐厅和法式餐厅吃了一顿大餐,人均不过五六十美元。相对于国内一餐动辄几千元的消费,不得不让我们若有所思。
原来,节俭无关贫富,只是种理念,源于生活。
金钱,不是衡量价值的天平
不得不提的是,赴美前,班上同学给我的光荣任务便是:卷带一批批iP系列的智能终端回国。为了不辱使命,我在调研期间还特别走访了相关卖场。
与国人的狂热追逐迥异的是,美国当地的跟风潮并不那么汹涌澎湃。对他们来说,如果没签合约,单独购买的500到800多美元的手机已算得上奢侈品。当然,死忠的苹果粉们也不乏。因此,只要你的注意力足够,不难发现美国大街上手握iP系列产品的熟悉面孔。“爱我所爱,想我所想”是他们的真正理念与价值天平。除此之外,他人的热捧或冷眼,不值一提。走在美国大街上,仿佛世界山摇地动,也撼不了你小小世界里的喜与乐。
原来,节俭不只是一场与金钱的抗争与妥协。就如,金钱并不是主宰或衡量我们人生价值的全部天平。
回国前,罗西老师给了我个亲人般的拥抱,美国的同学们和我聊了很久很久。学无止境,逆水行舟原来不是为了刻意的标新立异,而是一种回归。带着这样的本质呼唤,到家后,我给了老爸老妈一个长达五分钟的拥抱。我想,这是一次新生活的开始,这是一个新自我的诠释。从来没有这样思考我的人生价值与目标,现在,是时候了。
本文转自于明51CTO博客,原文链接:http://blog.51cto.com/shayu/859596,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